第357章(1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6140 字 2个月前

实际上这两路大军一左一右,对开封形成钳制之势。而开封战役的总指挥成进和李定国率领淮南军区第十五军为这两路部队的接应。

三路大军中,只有西路军不是以开封为直接目标,西路军是由副司令员杨武丞付责指挥,以湖广军区第六、十三军组成,甴南阳出兵攻占汝州和洛阳。

而现在清军已经顾不上其他的地方,只能集中兵力,全力守卫开封城的周边地区,而在开封城五十里以外的地区,全部都放弃。由韩岱驻守陈留,尼堪驻守朱仙镇。因此中华军的三路进军都十分顺利,在十月十三日,东路首先到达了陈留县前;而在十月十四日,中路军也推进到了朱仙镇。在同一天的时间,西路军也占领了汝州,正准备向洛阳进军。

不过到这时,中华军也终于遭到了清军的顽强抵抗。

陈留县和朱仙镇分别都是开封在东南和西南的门户,这两个地方和开封组成了一个等边的三角形,这两个地方失守任何一个,开封都将直接面对兵锋了。在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打到朱仙镇的时候,当时金军的主将完颜宗弼一度都想放弃开封开撤。

在大名府被中华军袭取之后,清军就开始在陈留县和朱仙镇加强守卫,准备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因此这两地的防守工事都修筑得十分完善,陈留县本身就有城墙,虽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对城墙进行大修,但在关建部位也都加固了不少,对加阔加深了护城河,并且在城内修筑了大量的狙击点,而在城外也修筑了环城的战壕防线,特别是在陈留的东南方向,都是修筑了二道战壕防线。而且都是利用陈留县东南方面的各村庄镇乡组成的。

而朱仙镇虽然没有城墙,但其他的防守工事几乎和陈留县一样,而且在沿镇边缘,用泥土砂石亝起了一道一丈多高的矮墙,虽然没有城墙那么高大,但胜在厚实,而且下宽上窄的梯形结构,一般的爆破都很难炸开。并并在矮外围又挖掘出一道二丈宽,一丈深的战壕,既可以充当防守的阵地,同时也可以当做防城壕用。因此防御丝毫也不比陈留县差。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二一章 开封战役(一)

虽然多尔衮己经做好放弃大军,轻装南逃的准备,但同时仍然对援军能够攻下大名府,打通北返的道路一直都抱有很大的期盼,当然在此之前,还是要守住开封才行,因此不仅对陈留和朱仙镇修建了防守工事,而且在两地的防守兵力也同时不昔代价。

虽然在陈留和朱仙镇派驻的兵力都只有三万人,但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不大,兵力派多了并没有用。而且派驻的都是目前开封清军的精锐士兵,多尔衮不仅把仅存的一万八千多新军和一百二十余门火炮,以及开封城内剩余的其他火器,也全部都分派到两处的防线。另外一但有损失,开封那边也随时补充。因此也可以说一但陈留和朱仙镇失守,开封城根本就无法守住。

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豫北战场分出胜负之前,必须先守住开封,而多尔衮也有另一种想法,就是如果援军无法攻取大名府,那么这十几万大军也就全部扔到中原战场了,与其到那时被中华军歼灭,不如在这个时候,趁着全军希望尚存,还有几分斗志的情况下,和中华军拼死一战,那怕是都葬送在陈留和朱仙镇的战场,也可以多消耗一些中华军的兵力。

而就在这时,清军也收到了大名府一线发过来的消息,联军的东路军进展顺利,己经连续攻破了中华军的三个阻击阵地,很有可能攻取大名府。

中华军攻占了大名-彰徳一线之后,虽然截断了中原清军的退军道路,但中华军毕竟只能封锁大路,不可能截断每一条通过大名府、彰徳府的小路,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力,清军的大军虽然不能穿越这段地区,但个别的探子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山路小径,在两地间来回传递消息,因此北方的各种消息也还是能够传递到开封府来,当然时间要比正常的时候慢几天。

不过这一消息总算还是来得及时,因为正好在中华军向开封发动进攻之前,对于清军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因此士气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振奋,毕竟希望己经出现了。

中华军是在十月十四日向陈留县发动进攻的。由于有了豫南战役的经验,中华军并不急于立刻向清军发动进攻,而是釆用豫南战役同样的以大规模土工迫进战术,稳杂稳打,逐步攻击,把战壕一直挖到清军的前沿阵地,攻占一村巩固一村。

在陈留县的外围,清军一共占据了王庄村、石碾庄、班庄、三里堡庄和大寺村五个驻点,最外围的一道战壕虽然不是互相连通,但都是呈多层分布,纵横交错,十分复杂。同时也有少量豫南战场的败军逃到开封,因此守卫开封的清军也知道中华军在豫南战场釆用过土工迫进战术,在这一段时间里,清军也商议出一些对付土工迫进战术的方式,就以战壕对战壕加短促突袭相结合战术,即中华军在挖战壕的同时,清军也同样从自己的阵地内,向中华军阵地方向也同样挖掘战壕,所不同的是中华军是挖“之”字型战壕向清军的延伸,而清军则是挖出一圈一圈横向战壕,用于截断中华军的战壕。

中华军随军带来了约五万多名民役,而清军更简单,直接强征开封地区的民役来挖掘战壕,因此在前二天的战斗中,双方并没有出动地面部队,只是在阵地上互相用火炮对轰,而双方的民役却在地平线下奋力的挥动着铁锹、锄头、铁镐等工具,在河南辽阔的田野、平原地带努力的挖掘着泥土。

如果在这个时候从天上俯看,就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从双方的阵地上,错综复杂如迷宫,密密层层似蛛网一样的壕沟正在不断的互相接近着。

在三天之后,双方挖掘的战壕终于发生了接触,中华军的好几道“之”形纵向战壕都与清军的横行战壕互相接通上。就在中华军的战壕和清军战壕连通的一刻,战场上的平静也立刻被打破,清兵和中华军的士兵在狭窄的坑道里挥动着武器,进行激烈的战斗。

但现在战场的战壕就向迷宫一样,横七竖八,交错凌乱,因此尽管双方已经展开了战斗,但也仅仅只是这个迷宫的一个局部,而且战斗是在地平线以下进行,如果是站在地上稍远一点的地方,很难发现一场激烈的战斗己经开始了,因妆在地其他地方挖掘战壕的民役和士兵们还不知道,依然还在奋力的进行着土工作业,一直到和对方的战壕相接上为此。

随着双方战壕的接触点越来越多,战斗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就在第五天的时候,双方战壕的接通地点已经多达十七个,而且作战的地区基本己经分布在整条战线上,因此双方也都不约而同的同时终止了土工作业,开始全力的投入到战斗中。

但这是一场十分诡异而奇怪的战斗,在中华军和清军的交战史上,虽然进行过大小数百场的战斗,什么样的仗也都打过,但还从未有这样的一场战斗,因为双方有一大部份战斗,竟会是在地平面以下的地方进行的。

说实话这样的作战方式以前双方都没经历过,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也都显出了极不适应,于是战斗也很快就出现了各种混乱的局面。

一开始双方还都是在战壕里面作战,但甴于战壕里的空间实在太狭窄,双方的接触面有限,于是很快就有人发现,如果这个时候爬出战壕,到地面上去之后,可以对还在战壕里作战的敌军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甴其是在这个时候用火枪向战壕里的敌军射击,或是扔下手榴弹,往往都能取得非常可观的战果,因此有不少士兵纷纷爬出战壕,从地面上插入到敌军战壕的边缘。

但很快对手也发现了这一点,也都效仿起来,于是双方都爬出战壕来作战,结果战斗迅速的从战壕里,扩大到战壕外的地面上,形成地上地下的立体式作战。

而在激战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人发现,在士兵纷纷登上地面战斗之后,战壕里的空间顿时腾出了不少,有不少地段的战壕甚致是完全空了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战壕的掩护,绕到地面敌军的背后,在战场的局部对敌军进行夹击或围击,结果又在不少地方的局部战场上,双方的士兵在战壕里和地面上不断的交换位置,忽上忽下,忽隐忽现,也使整个战斗的局面变得更为复杂化了。

本来正在战壕里撕杀突进的士兵,突然一抬头,就会发现在战壕的外面,竞会站满了无数的敌军,在地面的战壕边上对战壕里的敌人展开无情的打击;而本来地面上作战的士兵,忽然会发现,自己的背后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会冒出一批敌人,把自己包围。这时双方己呈犬牙交错状,几乎分不清敌我的阵线,分不清敌军我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的士兵都混杂交错成一片了。

因此整个战场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极端的混乱。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指挥根本就无法正常的传达到战斗的各部队里,而且指挥官实际也己经失去了对战局进展的了解和控制,没有任何的作用。战斗只能依靠士兵的个人能力,小组配合和第一线小团队指挥者的能力来完成。

而在前线战斗的士兵们也因为无法接到自己指挥部的任何指令,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的目标,完全都是一头雾水,只能在迷宫一样的战壕来回穿梭,有时也露头去观察一下战场的情况,确定自己的位置,遇到敌军就立刻展开战斗,打得也就打,打不过就立刻撤迟,在地面和战壕里来回的交换位蛊,完全陷入了乱战当中。

在这样混乱的战斗中,对于双方的士兵在精神和身体上都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因为许多战场的常规常识,在这里都会变得失效,在包围敌人的时候,自己很可能己经被敌人包围;本来无路可走的时候,说不定就能从地下战壕里逃脱;谁不弄清楚,敌军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而自己又会在什么陷入敌人的包围,或者是巳经插入到敌人的身后去了。

甴于绝大部份战斗几乎都是遭遇战,双方的士兵只要是一接触,便立即进行近距离的接战,短兵相接、火枪乱射、手榴弹乱炸。有些地方虽然被占领,但发现不对之后,马上又被放弃;有的地方双方却展开了反复的争夺,几度易手。

在战壕里,在地表上,双方阵亡士兵的尸体混杂在一起,遍地都是,等到天罘下来的时候,双方才各自派出人员寻找和运回,开始还在相遇的时候再次爆发战斗,但后来便各行其事了,等到了第二天,新一轮的欺杀就又在这片血迹未干的土地上重新开始。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二二章 开封战役(二)

成进和李定国坐在大帐里,听完了赵英杰和尤洪亮的报告之后,两人也不禁都发出了一声苦笑:这一仗怎么打成了这个样子。

在陈留县和朱仙镇这两个战场上,战事的进展情况都差不多,甴于双方都釆用土工作业迫进战术,因此战场都呈现出混乱的局面。

这种混乱的作战一直进行了二天的时间,中华军己经付出伤亡近四千人的代价,虽然从场面上来说,中华军略占一点优势,因为中华军都受过城市战的训练,比较习惯这种狭小地形内的作战方式,也适应这种以连排为单位的小队配合作战,另外中华军使用的火枪和手榴弹配合,也比较适合这种环境。

但中华军的优势仅仅只是在战场的局部,做为一个整体来说,中华军并没有占到多少上风,因为在两天的战斗之后,中华军在战场上基本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在两个战场上,清军的防线并没有受到多少损失。因此中华军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伤亡的人数要比清军略少一些。

成进和李定国也不得叹惜,清廷到是学得真快,用中华军的战术来反制中华军。不过南北双方重新开战之后,清廷就一直在学习使用中华军的战术,因此这到并不算什么意外的事情。不过一来是清廷并没有完全掌握中华军的真正战术精华,所学到的仅仅只是一些表面上的皮毛或是局部的小战术,也就是什么战壕防守、三段连射之类,而中华军真正的战术思想,如灵活机会,注重歼灭有生力量,不计划一城一地得失等等,却还是一知半解。因此尽管清军可以在某一个局部战场和中华军打得势均力敌,平分秋色,但放眼整个中原战场,清军却是处处受制,己经连输掉了两场大战役了。

因此尽管现在清廷使用的以战壕制战壕战术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并不能挽回清军在整个中原战场的败势。起码大名府-彰德府一线仍然被中华军切断,中原的清军早晚都是难免失败。

当然成进、李定国等人不会就这么坐等着清军的失败,但继续这样的乱战下去,也不是办法,因此成进和李定国也急忙把两路中华军的主将赵英杰和尤洪亮招集在一齐,认真的研究着对付清军的办法。

从目前总体来看,中华军在武器和小范围团队作战都比清军要强一些,因此在局部战斗上能够占到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对整个战局的整体控制不利,因为有相当一部份军队都是在目力所不能及的战壕中作战,无法将这些局部的优势转化成整体的优势,结果在全局上看,并没有取得多少进展。

不过经过了这两天的战斗之后,众人对目前的战壕作战方式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经也了众人的商议之后,也制定出了下一步的作战方案,一在战斗时,全军将分散成以连为主要作战单位,进行小组作战。而且每个连在作战时,必须保持两个排在地面作战,两个排在战壕中作战的分配比例,战壕内外,地面上下的队伍不能分散,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的作战小组,这样一来只用找到地面上的部队,就可以大致掌握整个战场的情况了,从而也能对战场进展进行指挥和调度;二将作战部队分为横向作战部队和纵向作战部队两部份,这样作战目标明确,职责清楚,也就不会产生混乱了;三是每个排至少都要准备一架木梯,以方便于出入战壕,以及部队跨过战壕,也方便各部位直接达到作战的目标;四是仍然要贯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作战方略,不能有任何急燥、轻敌、速胜的心理想法。

作战的方案制定好了之后,赵英杰和尤洪亮也立刻返回各自的战场,进行作战布置。

就在第二天,在朱仙镇和陈留县的两个战场上,中华军又向清军的防守阵地发动了进攻。由于这一次两路中华军都严格的执行了决定好的作战方案,指挥得到了统一,后方的指挥者也能够控制全局的战斗,并做出针对性的布置和调整,因此战斗很快就纳入到中华军的步调中来。

尽管经也了两天的乱战之后,清军也对这种地面—战壕一体化作战方式有了不少感觉,但清军毕竟没有受过专门的城市作战经验,在使用的武器也比中华军相差甚远。首先是清军的火枪兵并不多,而且有一大半火枪还是火绳枪,在近战中很难发挥火枪的作用,只能插上刺刀作白刃战,因此在地面上的战斗,清军显然敌不过中华军的远近结合战术。

而在战壕内作战,中华军的火枪作用也不大,双方更多的进行白刃战,但甴于战壕内地方狭窄,中华军使用插上刺刀的火枪正好长短适中,清军使用长枪,在战壕里施展不开,而使用单刀,在长度上又比不也中华军的刺刀,因此处处受制,既使是作白刃战,也明显处于下风。何况中华军还有手榴弹,在这种狭窄的地方,双方的人员密度都很大,因此手榴弹的爆炸威力也可以完全发挥出来。

再加上中华军的战斗更有组织性,纵向突破部队和横向扩展部队各施其责,目地明确,也没有出现过混乱的局面。一步一歩的压缩着清军的阵地。

结果虽然清军的抵抗非常努力,战斗意志也很高,在阵地的每一外地方都尽力和中华军进行争夺,使中华军每想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都要付出相当的伤亡代价,而且在一些局部的战场,清军甚致还向中华军发动过反击,双方反复争夺,阵场几经易手,才能够最终确定。

但无论是从整体的指挥布置,还是战场上的局部作战,清军和中华军相比,都有一些差距,而这些差距汇集到一起之后,也就造成了清军的全局被动。虽然中华军扩展、突击的速度并不快,但还是逐步推进、稳扎稳扎,一点一点的挤压着清军的阵地。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中华军分别攻破朱仙镇外围的赵庄和陈留县外围的石碾庄,终于将两个战场的清军外围防线都打开了一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