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1 / 2)

后来她打听过才知道,这时代对于容貌似乎有种病态的执着,如果谁的脸上有道疤痕,别提说亲娶媳妇嫁人了,就连出门儿找个工做,都没人要。

更甚者,有父母把面容有毁的孩子扔了卖了,总之不会留在家里,生怕因为一个孩子影响了其他孩子。

如果这样算来,李坤夫妻俩对这个儿子还真是不错,起码从小家伙嘴里听到的全是娘亲做好吃的给他,爹爹带他捉鱼什么的。

楚蓉笑了笑没接话,等两个孩子吃饱喝足后,才揉了把两个小家伙的脑袋,让他们自己去玩儿,不用挖菜捡柴的,欢快玩儿一天,明儿就跟着俊儿一去去学堂。

第357章 计划葡萄园

李安去学堂的事儿,楚蓉特意找了李坤夫妻俩,正巧这两人都在荒地那做工,她也没多说,只问了他们愿不愿意当长工,等葡萄园建起来,不管是照顾葡萄还是在作坊帮忙都成。

夫妻俩不傻,自然明白这是天大的好事,连连应承下来。

等看他们应了,楚蓉才提起李安上学堂的事儿,当然,她也解释了一下,只要是家里的长工,都有一个名额,可以免费送一名孩子去私塾的事儿。

不过这夫妻俩却因着儿子面容有损,担忧学堂不收,或者怕他被欺负,便有些抗拒,好在楚蓉打了包票,又说了山上十来个孩子都在学堂能照应,夫妻俩这才连连感谢放心下来。

事情解决,因着有李安陪同,黄山也不再抗拒去学堂的事儿。

转眼,日子到了五月低,山上的蔬菜已经种第二茬儿,果树也开了花,静等挂果。

荒地那边栅栏也全部围了起来,只不过荆棘稀疏,怎么也得等到明年,才能有效阻拦小动物野兽什么的。

山包子和葡萄园连接的地方,被楚蓉画出来近十亩的空地,等赵工头儿一来,便说了建二十个小院子的事儿,东西各十座,面积都在两百平出头,规格是楚蓉按照前世的农村那般,没有后院,三间正房,两间厢房,外加一个小厨房和一个储物间,厕所也是统一规划在了墙角。

每个院子连着左边院墙都留出了一块菜地,而且还开了个侧门。这片地不拘着做什么,种菜也行,养猪养鸡也可以,全看主人家的意愿。

等楚蓉说完院子的大致结构,把图纸交给赵工头后,可是把赵工头惊得连连瞪眼,尤其是那挨着院门处竟会多出来两个屋子,而且看着门口的方向是在院里的,和县里的前铺后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楚娘子,我老赵可是佩服啊,这院子也就你能想出来,这么大点儿的地方,盖出房子来可真不少。”

赵工头稀罕的把图纸看了好几遍,才小心翼翼的折好放进荷包里,笑呵呵道,“这回院子虽然多,不过小巧又都是一样的,二十座院子一起动工,一个月就差不离能好。”

楚蓉笑眯眯地看着赵工头,指了指东边剩余的地方道,“那边还有点儿地方,你费费心,给我弄个园子出来,简单点儿就成,种个花种个树啥的。”

“哈哈,楚娘子是个雅人,没问题,没问题,保准弄个漂亮的小园子。”赵工头哈哈一笑,拍着胸脯子保证道。

楚蓉闻言,嘴角抽了抽,她哪里是啥雅人,只不过看那块儿空着可惜,又想着这边要住的基本都是小夫妻,媳妇子们平时没活计干了,也能有个待着唠嗑的地方而已。

之后,两人又说了作坊的事儿,楚蓉也画了个图纸,不过因着记得不清楚,有些地方不太合适,都被赵工头给指了出来。

赵工头盖了几十年的屋子,自然对着酿酒的作坊也熟悉,两人一直商量到晌午,才算敲定下来。

酿酒作坊不必太大,规划出五亩地,原料房,酿酒房,最后的储货房就全包括在了里面,剩下的二十多亩空地,最靠东边的五亩,楚蓉临时画了了筒子楼,问过赵工头能否建出来。

这样子的房屋,赵工头还真没见过,等他问清楚里边的具体结构后,又问了作何使用后,大小也算个包工头的老赵不说话了。

羡慕嫉妒,要不是他手底下要养活着百来号人,他都想过来当帮工了,瞧瞧人家给帮工准备的屋子,都跟那客栈天字号房似的。里间外间,还有洗漱间,唉,羡慕死个人。

整个葡萄园里需要建设的工程全部交给了赵工头,二十座小院儿,小花园,酿酒作坊,连着一栋两侧能住八十号人的两层筒子楼,外加五个空厂房。

这工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就赵工头和他妻弟两帮子人合在一起,的得在入冬之前才能完工。

剩下的事儿就不用楚蓉操心了,做饭吃饭自有小陈氏打点,她如今最忧心的可是那百亩水稻长势如何。

正是灌浆的时候,产量高不高,全看这一哆嗦了。

是以,楚蓉刚回到山顶,随意吃了几口饭,便招呼黄书海套车,喊了两句见没人回应,她才一拍脑门,想起昨儿大娃子母子回来时,说水果没了,还有人要牛乳,今儿一大早黄书海亲自去了铺子。

出了屋,叫了正挑水的大娃子套车,楚蓉也不耽搁,直接吩咐往地头那赶去。

第358章 八石粮

牛车一路过来,还没靠近地头就听见了那边几个汉子高呼的声音,连带夹杂着妇人们欢乐的笑声。

楚蓉愣了愣,似是想到了什么,心头一喜,忙催着大娃子加速,等到了地头,还未等她下车,东林两口子就跑了过来,一连声的喊着大喜,灌浆啥的。

这下听了实在消息,楚蓉也不着急了,嘴角含笑的下了马车,看着激动的夫妻俩,笑道,“既然大喜,那东林嫂子晚上给大家伙加几个好菜,待会儿去山上拿酒,不过不能喝多,地里还得赖大家照顾着呢。”

“哎哎,我晓得,晓得。”东林家的连声应下,地里这边也有牛车,正好现在不忙,叫上两个媳妇子,让人套了车就往山上去了。

黄东林黝黑的脸上止不住的激动,领着楚蓉到了地边后,再也忍不住道,“东家,穗子灌浆了,我们几个挨着垄的看过,没多少瘪粒儿,这要是都打出来,至少……至少得八石粮啊。”

岭南府在大夏朝二十六个府里,算不得最大的,也排不上最繁华的,但要说这产粮,却是比其他州府要厉害的多。

因着靠近夏河,整个岭南府的土地相对比较肥沃,天气适合粮食生长,再加上一年两季收获,每年上交的粮税几乎是别的州府三倍之余。

粮税十五税一,不高不低,别的地方黄东林不清楚,但黄家村却是户户都能交上,留一点儿自家吃,再卖上一些,剩下的换成粗粮,也够一家子的嚼用。

而他也听说过其他地方粮食产量不高,为了能换足够的粗粮,不得不用银钱补足税收。

可即便是黄家村,最好的良田也只出过五石的粮食,就这还是风调雨顺,尽心照顾的结果。

另外,就是县里的一户员外爷家,听说地里的粮食达到了六石,连县太爷都惊动了。

越想越激动,等黄东林回过神来后,才发现楚蓉脸色有异,怔了一下后,忙道,“东家不高兴吗,八石粮可有近千斤呢,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丰收啊。”

楚蓉怎么会不高兴,粮食高产,她的小金库又能重上一些,可随之而来的麻烦却也不少,万一有人惦记上了呢?

“对了,东……东家,我有个事儿想和你商量。”黄东林黑脸一红,瞅了眼不远处几个朝他招手的兄弟们,说话的底气又足了足,“粮食下来了,能留些种子不,我,我们几个想买一些种自家地里。”

“留种?”楚蓉一晃神,旋即笑着点头,“当然没问题,这样吧,你们几个照顾田地有功,到时候需要多少种子就来我家里拿。还有就是问问相好对劲儿的有没有想买种的,都能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