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神奇的三哥们(1 / 2)

全球战国 混吃等死 1841 字 19天前

“滴答滴答,淅沥淅沥,哗啦哗啦~”

抬头看了看又来了一阵瓢泼大雨的天空,领队的张宏连头都懒得摇了。他紧了紧自己的帽子,然后更用心的分辨起河道来。

现在是1632年8月16日,距离刘招孙军团抵达仰光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而在此之前的两天,大明海军陆战队司令官张宏少将,率领三个陆战团,乘坐三百余艘百余吨的小艇,于胡格利河的出海口处,叫做加尔各答的地方逆流而上。

在21世纪,加尔各答是印度的第三大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仅次于孟买和新德里。但是在这十七世纪嘛……

这里是胡格利河的出海口,同时也伴生了一大片沼泽。事实上,在历史本位面上,这里一直到等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殖民者在这里登陆,并且将沼泽抽干,修筑河道让胡格利河不再肆意流淌后,这个地方才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所以,当张宏于1632年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地貌基本就是一副原生态。

“呸~!”适逢雨季,除了无休无止的暴雨,还有大风。风雨中有时还夹杂着泥沙。张宏吐了一嘴泥沙后,大吼着问着身边的向导:“我们还有多久才能驶出这片沼泽?”

向导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孟加拉族人,叫做达克。他生于恒河三角洲附近,青年时期因为穷得实在过不下去,跑到仰光做生意,就此被许显纯招募。多年下来,汉语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即便是风雨大作声中,他也迅速的回答道:“将军,我们已经逆流而上两天了,如果毗湿奴神保佑,最多还有三天,我们就能彻底走出这片沼泽。”

“还有三天……”张宏听到这话都要崩溃了:这两天,本就塞得满满当当的小炮艇上根本没有办法生火做饭,士兵们全都吃的是随身携带的罐头。虽说大明的玻璃罐头工艺精密性本就很高,在橡胶种植园规模扩大,橡胶有了稳定供应后,橡胶圈的加入使得罐头密闭性更好。但,被雨水这么狂打下,还只能长期的吃冷食,张宏真的有些担心走出沼泽区后战士们的状态了。

“哎,我说你们这些印度人啊,是家里的土地多得种不完了么?内河入海口啊,沼泽湿地啊,只要收束一下河道,抽干沼泽,这里就是百万亩甚至千万亩级别的良田啊!你们就这么让他白白的浪费在这里?”

“……将军,首先,我是孟加拉人,不是印度人。事实上,虽然这块大陆被大明称为印度,但这块大陆上,没有谁认为自己是印度人。这第二嘛,在成为大明锦衣卫南洋分卫小旗之前,我只是个吠舍,您刚才说的收束河道,抽干沼泽之类的事情,婆罗门不说话,谁都不敢去做呀。”

“你们啊,不,你现在是我大明的人了。哎,本将算是明白皇上为什么要我们来这里了,这么好的地,居然给了这样的人!”

……

三天之后,正如达克所言,作为先锋中的先锋,张宏的三个陆战团,终于大部分走出了沼泽区,胡格利河也一改下游河段河水汹涌,河道散乱的模样,变得温柔可亲起来。其河道两岸,也有了干燥坚实的土地,不再是一片泽国了。

更难得的是,被狂风暴雨拍打了整整五日的大明军队,终于看到了太阳。

“呼~总算是看到太阳了,传令兵!”

“请将军发令。”

“一团沿河道两岸前出十五里,展开警戒线。二团三个营负责收拢船只、在胡格利河南岸扎营、烘烤衣物、生火做饭、休整,三团的七营负责营地警戒,八营清点物资和人员,九营分两部,一部以营地为圆心,向南、向北十里展开侦查,看看能不能抓到舌头。一部稍事休整后原路返回,为后续主力部队带路。”

“得令!”

随着张宏的一声令下,三个陆战团迅速忙碌了起来。

……

其实,印度人并不傻。印度人的耕地也不是多得种不完。

他们当然知道沼泽排干后得到的土地是良田,也理所当然的知道河流出海口的三角洲区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但是,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来带领他们做事,普通的老百姓即便是认识到了这些地方的财富,也无力有效的获取。

当然,虽说没法去抽干沼泽,但是在沼泽的边缘地带,一样有很好的土地。这一点,印度人还是充分认识到了的,所以普通的印度百姓,都知道紧贴着沼泽边缘建立家园。因此,当张宏的部队走出沼泽区后,其前出的侦查部队只是向前走了不过两三里,就发现了一个很是繁华的小村寨。

“团长,我们是杀进去还是先回去报告?”

“报告?”被称作团长的男人放下望远镜转过脸来:“看看你身上的衣服,不,低头看看你下面的东西,裤裆里的那两颗,都已经泡肿了吧?你是水肿着跑回去报告呢,还是冲进去占领这个村寨,然后把自己全身烘烤一番?”

“属下明白了,请团长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