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又是这1套,朕不信了!(2 / 2)

大唐孽子 南山堂 3870 字 21天前

“话倒是说的好听,那朕就姑且听你说一说,看看你这长治久安的计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李世民虽然嘴上不在意的样子,但是心里面其实还是比较期待李宽能够拿出一个不一样的提案出来。

一直以来,李宽总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要是在这件事上也有惊喜的话,那实在是太好了。

“大唐纪念碑的相关建筑,预计这个月就可以有一个初步的模样了,微臣觉得陛下可以提前考虑一下功臣们的赏赐问题。”

“怎么,你觉得朕亏待功臣了?”

李世民不知道李宽干什么又扯到了纪念碑的事情上面,不过这话却是怎么听都听了让人感觉不舒服。

“不,微臣绝无此意。不过,长安城如今勳贵云集,可以种植的土地都是有主的,但是在河东道的中部和北部,却是还有大量的良田荒芜,至於云中都督府那边就更不用说了,虽然紧挨着黄河,却是没有几亩良田,完全浪费了老天给的大好环境。”

李世民:“你想说什么?”

“微臣提议,陛下可以借着大唐纪念碑建成的机会,将云中都督府和河东道北部的大量荒地、草原赏赐给功臣,并且参照南洋水稻种植推广的政策,给予所有愿意去云中都督府和河东道北部州府的百姓一百亩永业田,并免除三年的税负。”

李宽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怎么样让草原长治久安,而是一步一步的将自己的提议说出来。

“云中都督府那个地方,朕就算是给每个功臣赏赐几万亩地,又有什么意义?有谁会真的去到那里呢?”

李世民听了李宽的话,不由得有点失望。

移民充边,这不是什么很有创新的意见,早在几百上千年前,就有很多朝代这么做了。

真要是那么容易做,就不会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草原问题了。

“陛下,单纯的赏赐几万亩地给功臣,自然是没有人感兴趣,毕竟云中都督府那种地方,一望无际的都是草原,根本就是那些胡人的天下,普通人家去了,连性命能不能保住都两说。而产生的收益却是非常微小,可谓是得不偿失。”

“你既然知道,那还提这样的建议干什么?你是觉得朕整天都跟你一样闲着没事做吗?”

李世民不满的瞪了李宽一眼。

“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所以以前的移民充边也好,赏赐功臣边疆的土地也好,都没有真正解决边疆稳定的问题。可是,如果边疆的土地产出远超长安城,勳贵功臣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能得到大量的好处的话,那情况还会这样吗?”

看到李世民仍然面无表情的模样,李宽只好接着说下去。

“这几年,长安城中,不少勳贵都通过开始作坊,或者拓展贸易,挣了不少钱。这些钱啊,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砍头的危险。要让勳贵富商们把这些年挣的钱财投入到边疆地区,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前提是能够让他们挣到更多的钱。”

虽然对李宽张口闭口钱钱钱的有点反感,不过李世民还是点了点头,认可了李宽的说话。

“以前,云中都督府的那些地,只能用来放牧,而我们唐人并不是很擅长放牧,再加上安全没有保障,所以这些地,哪怕是赏赐给大家了,也没有人会真的派家里人去经营,普通百姓就更加不愿意了。但是,如今的局面已经不同了,短时间内,至少河东道北部是非常安全的。”

李世民:“单凭这个应该不足以让大家将精力花在边疆地区。”

“当然,没有足够的利益,再安全也没有人去的。不过,如果在那边种植一亩地,收益是关中地区的十倍的话,那还有没有人去呢?”

“十倍?”李世民瞪大了眼睛,“棉花种植的收益有这么高?还是说你想在那里种甘蔗?”

李宽最近一年在折腾的作物,无非就是南洋水稻、棉花和甘蔗。

很显然,在云中都督府那边,种植水稻不是那么靠谱,哪怕是种植了,也不可能一年两季,收益远远达不到十倍。

这么一来,就剩下棉花和甘蔗了。

“陛下,甘蔗喜欢气候炎热的生长环境,长江以北都不具备种植的条件,所以微臣是在岭南道推广甘蔗种植。”

“这么说,你是想让大家去河东道北部和云中都督府种植棉花?这种棉花,真的有十倍於粟米的收益?”

李世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这段时间那么多朝臣提议放松关中道棉花种植的限制了。

别说是十倍,哪怕是五倍,不,只要有两三倍,就有无数的人改种棉花了。

“第一年有个十倍收益,这个微臣基本上是可以保证的。长安城也有不少人家今年种植了一些棉花,只要稍作打听,也能知道这些棉田今年的收益情况。如今长安城已经有水泥路直通朔州,移民去河东道是非常的方便,去云中都督府也麻烦不到哪里去。这棉花的种植,对灌溉的要求比较低,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平原,只要一把火,就能开荒出大量的土地出来,稍加整理,就能变成棉田。”

“第一年有十倍收益,那以后呢?”

“以后自然不可能这么高。现在是棉花的产量比较低,所以棉制品的价格会比较高。一旦棉花的种植面积大量增加,相应的价格肯定会慢慢的下降,但是,只要朝廷限定棉花的种植区域,这些地方的棉田收益,做到比种植粟米多个两三倍,那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这年头,可不是老百姓你想种植什么就种植什么。

朝廷要是限定棉花只能在哪些州府种植的话,那么它的收益就能比较容易得到控制,也不会对大唐的粮食产量造成太大的冲击,李宽这个提议,自然也是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的。

“虽然收益很诱人,但是要让普通百姓主动移民过去,应该难度还是非常大啊。”

李世民基本上认可了李宽的观点,不过还是觉得大规模的移民,执行起来非常的难。

“如果只是单纯的将土地赏赐给功臣勳贵, 没有人去耕种的话,也没有意义。”

“普通百姓移民的时候,最麻烦的就是长途跋涉,这方面,朝廷可以考虑协助解决,当然,让更多人意识到移民的收益,意识到树挪死,人挪活的真谛,想必还是会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的。”

“树挪死,人挪活?”听李宽这么一说,李世民忽然想到了大唐日报这段时间的文章,“你搞出那大唐日报出来,不会就是为了忽悠百姓去种植棉花的吧?朕就觉得奇怪,怎么最近几版的报纸,都是讲江南道和山南道移民们的幸福生活,感情你是有后招在等着他们啊。”

“大唐日报上说的内容,也都是真实可靠,并没有凭空捏造。让大家充分的意识到朝廷的政策其实是很好的,这个比制定政策本身更重要呢。”

“你这推广棉花种植的想法,朕算是明白了。但是这根草原的长治久安,又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李世民没有理会李宽的解释,而是将话题转回到了最开始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