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火星撞地球【求订阅】(1 / 2)

主宰江山 汉风雄烈 1918 字 22天前

清兵越逼越近,复汉军阵地严阵以待。宪兵队巡弋各处阵地,未待中军号令,不得无故开枪开炮,违者就地斩首。敢有畏敌怯战者,不听军令者,立时严惩。

不说宪兵的震慑,就姜堰镇的这些复汉军们,很有士卒都有多年的从军经验,与清兵也有过多次激战,甚至说是打老了仗了,现在清军大部逼来,他们也并不慌乱,大部神情沉着。

近到三百步时,忽然镇子里传来一声炮响。

而这时清军阵地上也响起激昂的战鼓,无数的呐喊声四起,密密麻麻的盾车开始加快速度,还有后面无数旗帜,向复汉军阵地急冲而来。

苗福伟魁伟的身形安坐镇中,他披着厚实的钢甲,板着一张脸,只是凝神听着高台上的瞭望兵一次次的汇报,迟迟不下号令。无数的复汉军官兵望着中军位置。

待密密匝匝的盾车冲过两百步,姜堰镇内突然响起急促的鼓点,接着三声炮响,炮声传遍了整个复汉军阵线。

复汉军防线上枪炮齐鸣,黑火药燃烧产生的大量浓密白烟,在秋日暖暖的阳光照耀下,弥漫了整条防线的前方。

“啪啪啪……”

枪子炮子击中打破盾车的声音大作,中间不时的有血雾腾起,夹着受伤人的痛苦嚎叫。迎面而来的清军盾车,被枪炮打得屑木横飞,不少盾车的挡板瞬间就被击得洞穿。

一声巨响,一辆盾车的挡板突然炸开,一个成人拳头大小的铁弹直接撞开两个丁壮的头颅,余势未尽,打在盾车的沙袋上,径直将一袋沙子打爆开了花,然后铁弹斜偏着弹了出去,透穿了一个山东练勇的胸膛内,带着他整个人都带翻了出去。

碎肉血雾喷溅,嘭溅的脑浆和嗤射的鲜血,让左右两辆盾车的丁勇都忍不住呕吐了起来。

这些丁勇可不是八旗兵丁,身上都是无甲布衣,半点防护力也没有。那枪子炮子打中挡板,****出来的尖刺碎屑,劲道之大如同箭矢飞射,扎的不知多少推车的丁壮和身后的山东练勇满脸满身的木刺碎渣,甚至打中了眼球,插进了耳朵,血流如注。每一声炮响后几乎都有人捂着头脸翻滚在地上,不可相信的嚎叫起来,或是跪在地上痛不欲生的痉挛颤抖。

如此‘强大’的盾车后面如果是披甲的八旗兵,倒还有几分抵挡力,现在么,盾车只上前了二三十步,多少盾车就已经瘫在了地上走不动了。那挡板乃是原木赶制,再厚实的挡板,铺盖再多的皮棉,它们也挡不住大炮的轰击啊?

‘盾车阵’中哀嚎声一片,狼藉一片。

复汉军阵前似乎燃起了一片火光,都是从枪口炮口喷出的硝烟余焰,还有大股股腾起的浓厚白烟。最前线的很多复汉军士兵都已经用沾了水的布巾蒙住了口鼻,整个阵线都被烟雾所笼罩,呛人硝烟味,被风吹动的直接传到了苗福伟的鼻孔。

江伟打望着清军阵地,那边大批的盾车成为瘫坏在路上的废车,他们营两个队的火枪兵一共打了三轮,而整个战线上的火枪兵至少有六百人,你甭管他们是鸟枪兵还是燧发枪兵。再有炮弹打出去的霰弹,每颗霰弹内都有着上百颗的小铁丸,复汉军隐蔽在镇子内的三十门大炮打了两轮齐射,再有臼炮打出开花弹和虎蹲炮打出的大铁炮子,万余弹丸****而去,射穿无数盾车的挡板。“噗噗噗……”密如雨点的声音中,盾车碎裂,碎木纷飞,大股大股的血雾激起,盾车后的清军民夫丁壮和练勇如草芥样栽倒地上,一时间都难以计数究竟有多少人或死或伤。

那些被枪子弹子炮子打断了手脚,削穿了肚皮的民夫乡勇,不少人的五脏六腑都被铁弹子搅得稀烂,可他们一时间还没断气,遂捂着肚子,望着稀烂的大肠小肠,发出非人的嚎叫声。其场面骇人之极。

苗福伟脸上露出笑容,这军功到手了。如果清军一直以这样的手段来强攻姜堰镇,他这次的任务简直是要高枕无忧了。

清军共数百辆盾车,前面百余辆,打造比较精良,不过在姜堰镇枪炮的轰击下至少毁去数十辆,余者也是伤痕屡屡。而且复汉军的大炮依旧在猛烈的开火中,一枚枚霰弹噼里啪啦的打在清军的盾车阵上头。已经有很多丁勇吓尿了裤子,死死的躲在那些瘫坏的盾车下面不敢出来。

只不过清军的攻势并没有结束,那些随军的民壮民夫在清军的刀枪威逼下,趁着复汉军战线被烟雾笼罩,继续推着那些相对简单的盾车,尖叫着向着姜堰镇冲来。

而且清军第一次将八旗兵推上了战场。

那些时不时的从盾车后头探出的火枪,也不再是老式的鸟枪,而是新式的燧发枪,枪管油亮闪光,比鸟枪的枪管要短一些,口径要大些。虽然这让燧发枪的精确度理论上连鸟枪都不如,但对于任何一种滑膛枪来说,讨论二十丈以外的射击精准度都是虚妄的。

这些戴着避雷针,穿着后世的棉甲的火枪兵们,分为三层,中间依旧一层弓手,一层虎衣藤牌兵。跟之前纯粹是炮灰的山东练勇不一样,眼下的清军可都是南下大军的精锐。

复汉军这里,一定数量的刀枪藤牌兵出现在阵上,他们列在火枪兵身后,这些冷兵器队伍分为两截,一截是甲兵,另一截是非主力部队,他们没有主力甲兵那整齐的铁甲、铁盔,只是头裹着红巾,身穿短褂样的赤色罩衣,手持盾牌短斧长枪,严阵以待。

一些清军闪出盾车开枪,啪啪有声,不过复汉军仍然不与理会,清军最喜欢作假引诱,装个样子,引诱复汉军开枪。当年八旗跟明军干仗的时候,就爱用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