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他能如何?(1 / 2)

奋斗在红楼 九悟 1795 字 22天前

雍治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的西苑议事后,结果传出,整个朝堂、京城一片哗然!

天子杀张安博的理由难以服众!国朝太祖可没有搞《孟子节文》,全版的《孟子》,读书人都在学习。而在书院里,进行研习、讲读、辩证,即便言论有出格之处,这不是很正常吗?何以与“诋毁天子,心怀怨怼”的罪名牵扯在一起?

但,不服归不服!天子作出决定就意味着对此事下了定论。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处理闻道书院和清洗张安博的朋友们。

这两日,真理报上的舆论住在被压制状态。京中大小二十多家报纸,无一家为闻道书院喊冤!这个时候,不值得把自己搭进去。没见锦衣卫的缇骑已经去京西抓人、查封?

二十三日下午,翰林侍讲、雍治十四年的状元费敏政至西苑求见天子未果,到华墨府上见华墨,力陈不要扩大化的意见。费状元一身正气!华墨当面答应!

国朝六帝,到雍治朝,天下公认的正人君子,是雍治十三年恩科、雍治十四年丙辰科的两位状元:翁宗道、费敏政。

二十四日沐修。上午时分,左庶子、日讲官蔡宜到武英殿大学士宋溥家中拜访。

蔡宜,南直隶扬州府人。表字伯宗,时年四十七岁,累迁翰林检讨、编修、侍讲、侍讲学士。年少时,与林如海、汤奇等为友。曾被王子腾举荐为日讲官。得谢旋、何朔两任领班军机大臣看重!

蔡学士的位置,再往上走便是六部侍郎,尚书,军机大学士。属于储备的高级干部。若是在明朝,这是妥妥的储相!将来必定入阁的人物!

这样的官员来访,宋溥不得不见。宋溥本来正和几名心腹商议,听到奴仆来报后,中断议事,在书房里见蔡宜。

书房的陈设一如士大夫的审美,书橱、书桌,文玩,带着浓浓的文雅气息。

宋溥年近七十,但身体康健。背微驼,带着眼镜。他当年在前朝下狱十年,在狱中读书,视力受损。迈过门槛,笑着道:“蔡伯宗今日何事来老夫府上?”

每一个官员都是有故事的人。不经历磨难,哪里能登临顶峰?

跟随着宋溥进来的长随倒茶,然后退出去。

蔡宜作揖行礼,道:“下官见过宋相!下官为闻道书院的事来。”他说的非常的明白。

宋溥微笑着点头,做手势请蔡宜落座、喝茶。心中不以为然。他业已经决定,要将贾环牵扯到闻道书院的案子中。他早看出来,天子对贾环不爽!

当年,他在贾环手上吃的亏他怎么能忘!折损他好几个学生、心腹。

蔡宜坐下来,平静的道:“满朝以为宋相即将清洗张安博一系的官员,下官以为宋相不取,过犹不及!何太师、华相处,宋相当考虑。”

宋溥奉命承办张安博、闻道书院案。这是一个箩筐,可以把想要清洗的官员都装进去!但是,对于正在巩固地盘的华墨而言,他会怎么想呢?

如果说华墨还可以沟通一二。分果子嘛,可以谈。国朝的前首辅何太师哪里呢?

张安博宦海多年,他与何太师交好,与南京右副都御史、苏松巡抚沙胜,翰林侍讲学士、左中允魏原质为友。若是这些人都被清洗掉,何太师必定会有话说的。

宋溥看了蔡宜一眼,微微沉吟着:过犹不及,这四个字敲在他心头!他以前就吃过这样的亏!

蔡宜自宋溥府中出来,心里松口气。当日贾环为他引荐,他得何太师赏识,才得以担任《仁宗实录》的副总裁官。步入官场快车道。

今日,他将贾环从闻道书院案中摘出来。但是,贾环不受此案牵连,处境依旧危险。宋溥未必肯放弃,他和贾环的恩怨太多,只是暂时搁置而已。

蔡宜转身到吏部文选司郎中汤奇府中。信息要传到。但他不宜和贾环直接接触。

京城中,暴风骤雨来临时,费状元等人自发的奔走,用“得道者多助”来形容,有些过了。但确实是一种人心所向!

有点类似:明朝时,清流们上书天子受责罚,被廷杖,或被贬谪。顿时就会名望暴涨?为什么呢?体现出官员们的矛盾心态。他们知道天子是错的。但,计算利益,自己是不出头的!风险太高!

而有人出头,被天子责罚,他们出于一种补偿,或者精神上支持的心态,给予高大的评价,口头传诵。当然,亦或许沾光、刷名声的原因。

当然,明朝后期纯粹的博取名声的清流做法,不值得褒扬。而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君子们,为国建言,无愧青史。

在费状元、蔡宜等人为闻道书院体系奔走时,贾环并没有在家中,痛苦的等待着最终的结果:山长被斩!他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二十三日上午,贾环在家中得到卫大学士消息后,通知了夕韵堂里的张四水一声,带着长随到北城的蜀王府中见蜀王宁恪。他希望杨皇后能再尽一次力,条件可以谈!

北城,昭回靖恭坊,蜀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