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工作 修书 官路(2 / 2)

奋斗在红楼 九悟 1756 字 22天前

检讨厅中,人来人往,贾环并不关注,心中沉思着。

方先生派给他的事情很轻松,这很对他的胃口。他并没有将精力投入到修书中的想法。可以预见,七年之后,皇周英华成书,他亦不会被雍治皇帝加官。

他的翰林之路,最普(苦)通(逼)的走法是这样的:首先,担任翰林院修撰九年后考满。看清楚,是九年。然后,谋求升詹事府的左右中允(正六品)。

再看看翰林院侍读,侍讲有无空缺,补入。累迁侍讲学士(从五品),侍读学士,兼任六部侍郎,准备入阁。

走到正六品后,后面这段路,每一步,都需要竞争、运作、功劳、机遇、运气。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以他的年纪,熬资历到兼任侍郎,活的久点,六部尚书可期。再往后,是否进入军机处,就不是年龄能决定的了。

这样的一条官场之路,崎岖而费时,贾环怎么可能愿意?他要走的是宰辅之路。

贾环笑一笑,喝了口茶。看着手中的《大周全书》,思路转到除揣摩天子修书的意图上。

雍治皇帝的要求,说简单的点、透彻一点,其实就是要求方宗师修书替他夺位洗白。

洗白的手法,就是在要求《皇周英华》如同《大明会典》一般,成为权威性的史书、史料,然后在史书中携带私货,把某些地方给修改掉。

试想,后世如果将《皇周英华》当做研究周朝的详实史料,书里说雍治皇帝是被迫政变夺位,后世的学者会不会受到影响?答案是必然。

这种宣传的套路贾环见得多了。比如,后世里有某位知名的女记者拍了一部关于雾霾的片子,里面就是大量的携带私货。

雾霾当然是要治的。这是共识。而某人却在其纪录片中宣扬“去工业化”的理念。不要钢铁。那么,试问别人的军舰、飞机来了,你怎么办?用人命去堆?抗日战争时期的苦头还没吃够是吧?人,能抵抗的了钢铁洪流?

所以,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会关注到那部纪录片末尾的致谢名单里有:福特基金会。搜一下,就明白,这家基金会是干什么的。拿了别人的钱,就要帮别人说话。仅此而已。

贾环对雍治天子如何夺位,细节并不清楚。毕竟已经过去十几年。只知道,其弑兄,诛杀了当时的太子一系,兵变夺位,逼如今的太上皇退位。

夺位这种事,隋炀帝杨广干过。唐太宗李世民干过。太平公主、唐玄宗干过。赵老二干过。永乐天子干过。所以,在历史的角度而言,雍治皇帝这么做,不算什么出奇的事。

但是,贾环并没有从这个方面刷天子好感度的想法。在正统的文官来说,夺位,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他日后还是要混文官圈子的。

四月十八日,下午五点许,散衙之时,坐在贾环侧面的周慎行邀请道:“贾兄,今日有在都察院实习的同年在醉仙楼宴饮,你可要一起前往?”

这种邀请哪里有什么诚意可言。贾环看看和周慎行同行的翁宗道,微笑着摇摇头,道:“我有点事情。改日吧!”拿着两卷《大周全书》,独自离开翰林院,返回贾府。

入职这几天来,一股若有若无的隔膜出现在他和众多翰林之间。但,贾环并不在意。这是人之常情。还是魏翰林鄙视他的那句话:你有个屁的前程。

他呢,也乐于当一个小透明。

当然,有些事可以开始了。

贾环回到贾府望月居后,吩咐长随钱槐,道:“去把琏二哥、蓉哥儿、蔷哥儿、芸哥儿叫来。晚上在我这里摆饭。”

常申凯校长有一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内。既然,他的翰林工作清闲、稳定,那么,是时候夺取贾府的主导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