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3.第2698章 癸字卷 势成,坐大(2 / 2)

数风流人物 瑞根 2639 字 28天前

都察院无人,这是冯紫英一直最为不放心的,方有度在地方上染了一水之后,冯紫英已经安排他进入都察院,但是他却没还没有资格担任佥都御史这一类职务,而是让其进了巡城察院担任御史,算是替冯紫英控制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这支力量。

冯紫英很清楚,随着内阁的调整完毕,日后的格局再不像之前了。

顾秉谦固然对自己还有依赖,但也在全力培植他自己的嫡系,而官应震和乔应甲对自己依然有了一些隐隐的忌惮和防范了。

官应震要防着自己与他争夺未来的首辅之位,而乔应甲则担心自己要取代他成为北地士人领袖。

尤其是自己在中青年北地士人中声望太高,让乔应甲很有点儿芒刺在背的感觉,这从自己与乔应甲的谈话中就能感觉得出来。

这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冯紫英希望尽可能地淡化地域色彩,但是有些东西却身不由己。

自己是北地青年士子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角色,不可避免的会让北地士人青年一辈中对自己十分尊崇仰慕。

尤其是像郑崇俭、孙传庭乃至陈奇瑜这三个号称山西三杰的青年士子,与自己关系都尤为密切,隐然加入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团体,这直接威胁到了作为山西士人领袖的乔应甲的地位和影响力。

冯紫英也在努力淡化这种色彩,像贺逢圣也成为了自己团体中重要一员,而他是湖广士子,马士英也加入进来,他是西南士子,吴甡、许獬、许其勳等人则是江南士子,不过这种固有看法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彻底改变的。

一番谈话之后,冯紫英也算是对永隆八年这一科的同学们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马士英他们这一科的青檀书院学子表现不错,马士英、陈奇瑜、傅宗龙、孙传庭、薛文周、宋师襄等人,也都开始闪耀自己的光芒。

王应熊、马士英、傅宗龙这三个西南士人的代表,是从元熙三十六年后一直到万统年间西南士人表现最为出色的三人,好巧不巧,冯紫英也王应熊、傅宗龙都是青檀书院同学,但傅宗龙永隆五年未能考中,不得不等到永隆八年才和马士英一道考中。

王应熊与冯紫英关系密切,马士英现在也和冯紫英关系十分亲近,反倒是傅宗龙与陈奇瑜关系密切,还处於这个团体的外围,也引来与陈奇瑜交好的郑崇俭和孙传庭的批评,同样王应熊也在指责傅宗龙不识抬举。

冯紫英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赢得每个人的喜欢和支持,但是像陈奇瑜和傅宗龙这种因为抹不下面子而刻意和自己拉开距离的就未免有些不必要了,

当然他也知道要化解这其间的心结可能也要一些时间和机缘,他到也不在意,不过倒是一帮同学很是着急,一直在其中斡旋促成。

除了在书院中年龄相仿关系一直比较亲近密切的同学外,像比冯紫英他们这一批年龄要大一些的同学,其实现在也在有意无意地向冯紫英他们这个群体靠拢,如方震孺、宋统殷、叶廷桂等人。

宋统殷和叶廷桂都是北地士子,一个是山东即墨人,一个是河南归德人,方震孺则是南直寿县人。

在冯紫英入仕初期,虽然相当惊艳崛起,但是对於如宋统殷和叶廷桂等人来说,他们却无意去攀附冯紫英。

毕竟你再惊艳,也不过就是一个翰林院修撰,再后来你当永平同知也好,顺天府丞也好,对於同为进士出身的他们来说,这四五品官员,还是地方上的官员,他们内心是不怎么瞧得上的,哪怕知道冯紫英未来不可限量,但对他们当时来说意义不大。

不过当冯紫英开始步入都察院挂任佥都御史和兵部右侍郎巡抚陕西时,就由不得他们这一帮年龄要把冯紫英大七八岁的同学不正视了。

都察院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兵部侍郎是正三品,哪怕是挂任,可能都是很多进士一辈子难以企及和无法攀越的,但冯紫英只用了十年时间就走上了。

再后来以都察院都御史身份平江南,定河北,剿抚辽东,正二品了,就真的只能让人仰望了。

当冯紫英正式入阁成为大周最顶级的那几个人之一时,没有哪位同学不以是他的同学为荣,没有哪位同学可以无视这一层关系。

再清高,也没让你做什么屈辱折节之事,就是联络一下同学感情,这很难么?

或许还有人抹不下这层颜面,但极少,而且毫无意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