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2 / 2)

庶长子 邈邈一黍 2295 字 1个月前

其实如果不是他身子骨不好,堂弟年龄又小,再加上附近确实没有比较好的书院,其实早该去书院读书了。

比起往家里请一两个先生,当然是书院里的先生更专业,专门教算学的先生、专门教策问的先生、专门教四书的先生……

俗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像父亲,虽然是二甲进士,但是并不擅长上学,教学生的话,不能说有心无力,但肯定不像教策问和杂文一样轻松。

不过越是知名的书院,管理就越是严格,要在书院里头住宿不说,一个月才就只有一天的假期,有的书院甚至不让学生带书童。

不管是叠被铺床,还是磨墨擦桌,除了不用自个做饭以外,什么都得是自己动手。

这意志力不强的人还真去不得。

“我这一路上倒是也有打听,比较倾向于江南的白鹿书院,或者去京城的国子监也成。”

江南文风兴盛,书院众多,而白鹿书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管理严格、文风好、门槛高,关键是里面的先生,那可都是有真才实学的,甚至还有一位大儒坐镇。

不过白鹿书院距离柳州城并不近。

另一处就是京城的国子监了,这也是朝廷的机构,里面的配置就不用说了,但凡是官方要扶持的东西,配置就没有不好的。

魏时已经中举了,自然也就有入国子监进学的资格。

但国子监离柳州城就更远了。

倘若他不能把姨娘带过去的话,那姨娘就只能回燕县了,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一直在大伯这边儿呆着。

“这两个地方都不错,但是白鹿书院要求可严格着呢,不能带书童,一个月也只有一天能出来,关键那里罚学生可是罚出了花样,国子监的话,里面不光有举子进学,还有靠着家族余荫进去的勋贵子弟,那可都不是好相与的。”

先生罚学生要么是抄书,要么是罚站,要么是打手板,白鹿书院的花样可就多了,跑步、扎马步、打扫教室、打扫厕所……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在那里面读书,可真得时时刻刻都小心注意。

国子监是朝廷机构,里面的人五花八门,就像白鹿书院罚学生的手段一样多。

关键是里面惹不起的人太多了,真要是碰上几个纨绔子弟,吃了亏都没地方说理去,更别提给人家还回去了。

所以这两个地方好是好,但缺点也不容忽视。

“反正是进去读书的,管得严一点儿,或者是人员复杂一点儿,都在其次,重要的还是教书的先生嘛。”

其实他更倾向于去国子监,一来,这样就可以待在京城了,几年不回来也是可以的,也免去了‘赶考’这事儿。

二来,国子监的人员再复杂,又哪能比得上朝廷的人员复杂,早晚都是要经历这么一遭的,早一些总要好过晚一些。

至于勋贵子弟,人家是不好惹,当然他也不是惹事儿的人,真要是遇上了纨绔子,不能正面抗,难道还不能暗地里用软刀子吗。

就算真遇上了怎么都扎手的硬茬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白鹿书院最大的特点,不是配备的先生足够好,而是管理的足够严格。

不管是不允许带书童和下人进书院,还是各种各样的惩罚手段,归根到底,都是让学生意志力更强,能把心思都放到学习上去。

他要是在学习上态度松散,或是一朝中举之后,便得意忘形了。

那去白鹿书院,必是有所得的。

可他并非是这种情况呀,在学习方面,他自问已经足够自律了,没怎么松懈过,也是尝过‘人间疾苦’的人,这锻炼意志力的法子,对他来说用处不大。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整理内务上,还不如多读几本书,或是多出去走一走呢。

但是对他来说,白鹿书院跟国子监比起来,有一样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离柳州城没那么远,每个月那一天的假期,肯定是不够回去的。

但是过年总是可以回去一趟的,这样一来,姨娘也就用不着去燕县了。

他已经数年未曾见过母亲了,每次遇到什么大事儿也会写封信过去,不过从未收到过回信。

但母亲的性子,他也是了解一二的,尤其是他那位嫡出的弟弟,好似身体不太好,姨娘回去,肯定是出气筒,日子且不好过着呢。

还是尽可能的留在大伯这边,不管对谁都好。

两边虽然还没分家,但在魏时心里头已然泾渭分明,能不牵扯就不牵扯。

第31章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姨娘同他一起去京城。

这事儿谈何容易,再怎么互不牵扯,毕竟是没有分家,就算是分了家,父亲在世的情况下,姨娘也不太可能跟着他分出去。

能为这事儿做主的,也就只有大伯和祖母了。

但这两位长辈为他做的事情已经够多的了,他也不想过多的去麻烦两个老人家。

“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就早做准备吧,不管白鹿书院,还是国子监,离柳州城都不算近,要过去读书,怎么着也得先置办个宅子。”

总不可能一个人孤零零的去读书,书童、小厮、婆子、丫鬟、护院,要带的人多着呢。

魏定是没法儿给堂弟出主意,不管是国子监,还是白鹿书院,优缺点都很明显,他是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