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节(2 / 2)

大汉女学堂 金佶 1833 字 1个月前

如果可能的话,钱汝君是希望生回来的时候能够轻松一点,去的时候比较有精神力,也比较能吃苦耐劳,回来的时候身体不免会发生疲惫,想要休息的**是人都没法阻止的。

至于跑到卫满朝鲜去捣蛋的,这种行为其实是钱汝君的恶趣味。

她觉得大汉跟朝鲜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复杂,甚至钱汝君怀疑后事朝鲜会对大汉人有这么深的怨念,是因为大汉人在汉朝的时候,还有之前的秦朝的时候没有真正的把这块土地变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在最光荣的时候,他们不曾参与,在后来不光荣的时候,他们却跟着倒霉。

这让他们的心里非常的不平衡。

所以钱汝君有一个想法,既然他们的统治者其实都已经是汉人,而他们下面的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样子,如果能确保贵族的利益,那么如果把收把朝鲜收为大汉的领土会怎么样?

当然钱汝君是不可能发动战争,如果她把卫满朝鲜的王室赶走,然后以大汉的名义接收这块土地,并干脆让他们上陈表,表示他们愿意内附大汉。

最大的问题应该是乌恒人和匈奴人吧?

朝鲜,这个地方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这里的距离并不算太远。

对于大汉王朝的统治来也不算太过艰难,只不过穿越一个鸭绿江,如果大汉船只能够造得好一点的话,其实坐船过来可以更近,可以从金麦城就直接过来这个地方了。

当然,这种直线性的行走方式,眼前连钱汝君都办不到。更不用靠着现在大汉的船只技术。

就算渤海比较浅,那也是海了。

起来,钱汝君颇为服春秋战国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科技能力、能力、各种能力在战争之下估计都过都变得非常的辉煌。并没有因为动荡不安就停滞不动。

过去历史上曾经记载,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到那东瀛去寻找仙人,追求长生不老药。

长生不老药当然找找一找没什么效果,至少徐福不敢回去,或者是徐福真的找到了他自己吃了。

后世也找不到徐福这个人,反而是传里,他的后代倒是有不少冒出来不少。

至少里面,徐福的后代出现了不知道多少个。

如果当时的造船师还在的话,钱汝君真的想去探访他,看看当时的造船技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航行到东瀛。

要知道,那可是真正的穿越黄海。

黄海的海深,可比渤海深多了。

更大的深度,代表可以进行更大的波浪运动。

起来大汉距离那个年代,不过五十年。

在后代,如果当时工作的人是个年轻人,七八十岁还活的好好的很多。

可是在这个时代一个人要活到六十岁都不容易找到,七十岁那已经是大家尊崇的对象,不管他年轻的时候做过什么事,能活到老基本上就是一个本事。

第五五一章 小玩意

不知到帮徐福造船的人,有没有留下传人。古时候就是不注重工匠这点不好,虽然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但是这的得到重视的,只有当官的

所以才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这种说法。

当然,大部分都读书人,还是值得尊重的。

在拥有社会地位的同时,他们心里也比较有负担朝廷社稷责任的想法。

许多典籍也在教他们如何做个有担当的读书人。

秦到汉,是一个模仿和继承的朝代。

汉朝是平民建立起来的。

要无中生有太困难,所以除了部分自己的创意之外,大部分都点击都照搬以前朝代的。

最开始,他们甚至连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

虽然汉朝学习秦的各种典章制度,什么就都学了,可是汉朝毕竟是一个平民百姓建立的朝代,跟以往的王室几乎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过去的贵族,怎么会看的起这些草头百姓?

在这种时候,杀威棒总是要祭出来。

甚至为了杀杀他们蠢萌的做派,在汉初的时候,可能让不少人的头落地。

说起来钱汝君蛮替这些人可惜的,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也必须为时代付出代价。

如果更有了不合时宜的想法,那就是万死莫赎了。

他的家族都可能被拖累。

其实在秦末战乱的时代,这些人也都没有忘记学习,从汉初的时候,很多人可以把经典从头到尾背出来,这件事可以看得出来。

学系跟传承一样,都是他们的时代任务。

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印刷机的时代,很多书都是孤本。

他们负有把这些孤本保留,甚至传承下去的使命。

就算他的书不是孤本,但谁知道,会不会有意外发生,让它变成孤本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