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你不是韩琦(1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1910 字 2个月前

杀几个乱贼,王宁安倒是不好说什么,最多是骂孙沔两句,说他浪费,可是竟然杀西军的士兵,王宁安就忍不住了。

阵前杀将,姓孙的想干什么?西军大老远从陕西等地调过来,是平乱的,不是给他孙沔送人头的!

“到底是怎么回事,谁给他的狗胆?”

王宁安拍桌子了,苏洵叹口气,“这事也怪不得孙大人,那些军卒的确犯了罪。”

苏洵简单把情况说了一遍……狄青率领大军南下,有关作战方案,王宁安还参加讨论过。他们都认为要缓进、疾战、不留后患。

别看岭南是大宋的领土,可自从立国以来,岭南相安无事,天高皇帝远,从西北调来的强兵,对岭南的战场,远不如西夏熟悉。

因此必须缓缓前进,防备风险,还要让士兵适应气候,避免水土不服。

真正和侬智高作战,必须迅捷快速,疾如闪电。

凡是边境出现叛乱,最怕的就是延宕日久,一直烽火不断。其实翻开史册,历朝历代都有这个问题,很多人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叛乱,不值一提的小部落,小小的国家,就能弄得中原王朝灰头土脸。

比如唐朝时候的南诏,明朝时候西南土司,都是如此,甚至还有人因此就怀疑中原王朝的战斗力,其实这是天大的冤枉!

就拿这一次侬智高叛乱来说吧!

他的老巢在广西广源,周围深山老林,又有金矿,财源充足,从唐代就开始经营,当地的土人在山林里面来去自如,比猴子还灵活,完全是内线作战。

反观大宋呢,人马要从西北调,物资要从京城和江南调,万里迢迢,光是路上的损失就超过了一半。

到了广西之后,已经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如果这时候,不能上下一心,和衷共济,反而有人出来掣肘,互相牵制,那是非要兵败不可的。

幸运的是赵祯这一次将全权交给了狄青,人马准备也算充分,他们进入广西之后,狄青就采取了欺骗战术,让侬智高误以为宋军没有进取的决心,结果乘着夜色大雨,出动了折继闵的大军,袭击昆仑关,一战成功,随后王家军的铁骑直扑侬智高的老巢邕州。

这一战王良璟憋了太久了,他是攒足了劲儿。

先用床子弩一字排开,叛军根本没有见过这玩意,还傻乎乎往前冲,弩箭发射,一米多长的箭杆,力能穿石,区区皮甲根本挡不住,被射穿身体不说,甚至能连续穿透两三个人。

就好像穿糖葫芦似的,一死就是一大串。

叛军目瞪口呆,随后王良璟一挥马槊,铁骑突出,宛如山崩地裂,洪水决堤。

狄青把决战地点选在了归仁铺,这里地形平坦开阔,是难得施展骑兵的好所在。王良璟带头杀入叛军中间,矮小的叛军根本抵挡不住战马的冲击,密集的队形又让他们失去了腾挪的空间,直接被成片杀死。

王家军所过之处,就是一片血肉模糊,土地都染成了可怕的血色。

侬智高起事的本钱是五千苦训的子弟兵,被王良璟这么一冲杀,直接死了大半,剩下的全都疯狂逃窜,跟受惊的野兽似的,全都傻了,呆了!他们发誓,这辈子再也不想和北方的铁骑抗衡了。

这些家伙人高马大,又有厚实的铠甲,他们的标枪长矛刺上去,比挠痒痒还不如,编织的藤盾根本挡不住人家的马槊,完全是一面倒的屠杀。

“漂亮,打得好!”

狄青兴奋地拍着王良璟的肩头,“一战成功,居功厥伟啊!”

王良璟擦了一把脸上的血水,憨笑道:“这才哪到哪,比起辽狗,他们连塞牙缝都不够。对了大帅,当务之急是不能放了侬智高,要尽快拿下邕州城。”

狄青迟疑道:“你们还能打么?”

“没问题!”

王良璟招呼着部下,一路猛追,兜着屁股杀到了邕州城下,这时候侬智高惊慌失措,慌忙命令手下人关闭城门,没进来的逃兵都扔在了外面。

叛军人马互相冲撞,残杀,尸体都漂浮着护城河里,密密麻麻的,好不吓人。

王良璟丝毫不在乎,关了城门,就想挡住王家军,做梦去吧!

他一招手,从队伍当中出来了好几驾特制的马车,前面有巨大的木制盾牌,蒙上了生牛皮,后面是四匹马拉车,车夫都是最精壮的士兵,他们驱赶马车,叛军都挤在吊桥上面,混乱不堪,马车冲过,人就像是下饺子一样,都掉了下去。

一口气冲到了城门下面,车夫立刻弃了马车,转身就跑。

这时候十几架床子弩对准了马车,带着火的箭支激射过来,马车后面的车厢被射穿,瞬间惊天动地的巨响,强烈的气流将城门给推得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连城门楼都倒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