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2)

浮生小记 金波滟滟 1999 字 2个月前

用。

老人家回来后第一时间来拜见淮北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于把收复北地做为执念的朱老相国,只要对北伐有利,他就会拼命支持,要是没有王妃,恐怕现在没有北上复国的行动呢。所以反对王妃当政的,就是朱老相国狂喷的对象。

他老人家才学当然不差,从螺祖桑蚕到妇好征战,从无盐劝谏到文姬归汉,世上就有些女子是男人根本比不了的!更何况司马家的媳妇管着司马家的事,有什么不对!

想到朱老相国到了京城舌战群儒,又四处宣扬淮北军的荣光所取得的成绩,所有反对的人都偃旗息鼓了。其实老人家诺大的年纪却无比地敬业,他对在京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十分满意,因为很遗憾他不能去骂醉生梦死的齐王,毕竟他在淮北王手下做相国,总不能把淮北王的父亲痛责一番吧,虽然他特别想那么做。

青州之事已定,朱相国便说起京城里风气依旧,不由叹息,但渡河以后,虽然各处不若京城繁华,但却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他又是极欣慰的,“老夫相信王爷一定能重新将北地全部光复!”

他老人家的目光已经从淮北放开到了整个北地,不过淮北王却非常赞赏地点头称是,他的目标也不只是淮北一地而已。

谈过时局后,朱老相国又说起了随他一同来淮北的青州刺史与徐州刺史,“皇上任命的青州刺

史陆纪书,在陆家行三,是当今皇后的堂弟,为人性孤高,擅清谈,颇有名气。徐州刺史范世昌,也是一时的儒学名士。我们原本就相识,一路同行,也曾交谈,觉得此二人也算是怀着济世之心,但是他们自然完全占在京城那边的立场。”

皇上最后挑了两位名士来淮北做刺史,想来肯定有用他们的名气压司马十七郎的意思,可司马十七郎的神情却非常平淡,“朱相国这一次去京城一定很累了,早些回去休息吧,过几日再安排两位刺史来拜见。”

这两刺史司马十七郎其实都见过,毕竟大家都曾在京城的上流社会,特别是陆纪书,是很近的亲戚,算起来是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的长辈,他们要称一声“舅父”或者“姨父”的。

不过,就是亲舅父或亲姨父来了,司马十七郎也不会让出青徐二州的大权。他的皇祖父把淮北封给了他,他自己破家组建淮北军,又亲自上阵冒着箭矢收复的土地,怎么会交给别人呢!

以前北伐或有成功的时候,最后却都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朝廷担心北伐胜利者权威过重,于是派人来分权,最终大家都忙着抢夺胜利果实,但最后渔翁得利的反是胡人,司马十七郎才不会犯那样的错误,他要将淮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所以与两位刺史见面只不过是形式而已,毕竟皇上任命到淮北来的官员,司马十七郎由最初的激愤后早就平静下来了,他会客气地接待他们,让他们到青徐二州闲住。

第八十章 谋出路湖阳嫁尚喆打秋风诸弟至淮北(一)

司马十七郎见过朱老相国,接着便要见自家亲戚。

谁能想得到呢?尚喆去了京城,回来后竟然成了淮北王的姐夫,他新续弦的妻子是湖阳郡主!

原来杨太常恰好在两个月前酒醉后坠马摔死了,尚喆前去吊唁,湖阳郡主出面接待,二人不知怎么便惺惺相惜起来,又因尚喆公事在身,不能久留,只得在热孝里结了亲,一同北上。

而且尚喆和湖阳郡主成亲后先来了淮北军大营,打算见了淮北王后再回徐州。因此此时尚喆在外院等司马十七郎的接见,而湖阳郡主已经进了后院见淮北王妃了。

于是卢八娘便在司马十七郎见朱相国时在门前接到了湖阳郡主,湖阳郡主穿着一身喜气洋洋的大红衣服,身后是三个孩子,跟着她的还有两个妇人,几个孩子,一同给卢八娘行礼。

卢八娘赶紧让人上前搀扶,湖阳郡主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大儿子郑嘉,今年十二岁,大女儿郑妙,今年十岁,这两个是湖阳郡主与第一个夫君生的,二女儿杨萍,刚刚四岁,是与杨太常的女儿。

其余的两个妇人,一个是司马八娘的娘子,一个是司马十九郎的娘子,她们各自带着她们的孩子,最大的已经十四五岁了,最小的还抱在怀里。

一时间,加上跟在后面的奶妈下人,几十个人将内院门前站得满满的,衣香鬓影,挨挨挤挤,玉佩金环相击之响,小童稚声细语,嘈嘈杂杂,卢八娘面上微微笑着,心里却想:“该来的总要来的。”

司马十七郎拿下了淮北青徐之地,从朝廷大局上看,皇上派了两个刺史来抢权,从家庭宗族角度看,亲友们前来借势也是不可避免。

湖阳郡主站在这群人的最前面,偷眼打量卢八娘的神色,她在京城实在是没有活路了,齐王府的郡主还不如普通人家的女儿的名声好呢,就是一向软弱的郑家都想欺负她,传话要把孩子带回去。而杨家呢,只为自己没生儿子,就把杨太常这一支的家产全划给了他的嫡长子。就在这时尚